微信掃一掃
老家在漢中,一個非常偏遠的小山村。
此前二十年,伙伴們的人生主題是,如何走出這個山與山之間的盆地。而此后二十年,則必然是,如何回到這個魂牽夢繞的地方。
西成高鐵終于開通了,幸運的是,還在我們縣設了一個站——寧強南。回家的路確實方便了。但回家,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漢中的命運,一直與路相連。而如今一條新路開通,又將為漢中帶來什么樣的未來?
漢中與路
從古至今,漢中的歷史,多是與路相關的歷史。
五丁開辟金牛道,這幾是漢中在正史中被記載的第一筆。故事主角是野心勃勃的秦國和即將被吞并的巴蜀。這條詭計充滿了奇幻色彩,只有在巫蠱縈繞的時代才行得通。
明修棧道,暗度陳倉,同樣是關于路的故事。處在微妙時期的劉邦,來漢中的時候燒了棧道,出漢中的時候,又開始修棧道。燒與修,都是路,一條保命,一條重爭天下。
待到武侯北伐,應兵出斜谷還是子午道,三國迷時至今日還爭論不休。但無論是哪一條,都是經漢中通向關中,通向天下的路。
……
武侯祠©華商論壇
有“小江南”之稱的漢中,在歷史上從來都沒有成為過主角,只是通往天下或進入蜀地的一座橋梁、一道門檻,一幅路上必然的風景畫。
漢中的歷史,就是路的歷史。這座古城,在歷史的大格局中,也僅是作為一條路而存在。
說來湊巧,漢中出生的兩位名人,張騫和蔡倫,前者打通的是路——絲綢之路;后者拓展的也是路——知識傳播之路。
歷史如此,現(xiàn)在又是否會依舊如此?
漢中的路
漢中此前最重要的路,當是寶成鐵路。這條連接西南的大動脈,建國伊始即開始修建,堪稱當時鐵路史上的奇跡。
但寶成鐵路僅僅是劃漢中一角而過,穿行在最西邊的崇山峻嶺中,留下陽平關和略陽兩站。即使如此,對于深處獨立地理單元的漢中來說,這條鐵路對其經濟貢獻依舊巨大。
三線建設后遷來的多少工廠,原料、設備、產品,經寶成鐵路到陽平關,再轉陽安鐵路到漢中、安康。
陽安鐵路,西起漢中寧強陽平關鎮(zhèn),與寶成鐵路相接,東到安康,竣工于1971年。這才是真正貫穿漢中全境的一條鐵路,但其主要功能,一直是貨運。直到,經安康老河口東出陜西,與湖北十堰相接,再到廣州,終在90年代之后,春季載滿期冀,冬季載滿鄉(xiāng)愁。
陽安鐵路©漢中市檔案館官網(wǎng)
鐵路之外,漢中以前最為依賴的即是108國道,這條北起北京復興門,南到昆明的柏油公路,穿過漢中時,串聯(lián)了一路古跡。
拜將壇、武侯祠、定軍山、五丁關、西秦第一關,再往南,就是川北第一重鎮(zhèn),劍閣。
自小的印象中,這條路上,永遠跑滿了大卡車。京、魯、蒙、豫、陜、川……各種牌照。因為國道穿城而過,我們縣城,那時候幾乎一半的營生依靠卡車司機提供。待到京昆高速通車,車影只是從城邊飛速掠過,縣城經濟當時迅速凋敝。
路,帶來的改變
要想富,先修路!
對漢中來說,路確實帶來了很多機遇,很多期冀。
西漢高速通車之后,主角雖然依舊是奔流的大貨車。但來自西安,來自山西、河南的旅游者,確實越來越多。
每年四月,總有一兩周,漢中要占據(jù)西安許多媒體的頭版——因為油菜花。去漢中看油菜花,一如小學初中的春游,成為西安市民每年的必備項目。
駕車穿秦嶺隧道,呼嘯而去,一兩日后,呼嘯而回。
這幾年興起的,除了油菜花,還有西鄉(xiāng)的櫻花、城固的桔園,勉縣的三國城,我們縣的青木川。對于十三朝古都的人民來說,這些,都是可看之景。只是,去了一次之后,還會不會去第二次第三次?
旅游與中草藥,這是很久之前,漢中經濟即定的未來兩大發(fā)展方向。
事實上,漢中不是沒有工業(yè)。三線建設時期,漢中建立起了囊括國防軍工、科研、航空、核、機械、冶金、化工、建材、電力等比較齊全完整的工業(yè)體系。
改革開放伊始,上述產業(yè)與一批迅速發(fā)展的輕工業(yè),一度帶動了漢中在全省經濟地位的提升。很多漢中人都還能記得小時候第一次看《射雕英雄傳》等港臺武俠時的贊助企業(yè)——漢中卷煙一、二、三廠,那正是漢中工業(yè)發(fā)展最為勃發(fā)的時期。
在市場經濟進入2000年后,許多耳熟能詳?shù)谋就凉I(yè)產品,如關中的黃河家電一般,逐漸在市場上消失,最終只能留存于記憶。
漢江汽車©商車網(wǎng)
隨后,雖然有漢江機床、漢江汽車、漢鋼興建,全市工業(yè)每年增長勢頭不減,但產業(yè)結構上附加值低、產業(yè)鏈短的劣勢也越發(fā)明顯。
無論是綠色農產品還是中草藥,漢中當下的產業(yè)都尚未形成規(guī)模,形成品牌。即使是得天獨厚的茶葉——漢中子午仙毫,可以遠銷全國,亦未形成足夠的市場態(tài)勢。近年來,甚至不如隔壁的富硒茶唱的響亮。
南北向西漢高速,東西向十天高速,這些年確實為漢中帶來了更多經濟發(fā)展動力。工業(yè)園,從市郊到縣城周圍,承接東南沿海產業(yè)轉移,各地興起不少工廠。
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,太多的大學生依舊在漢中市找不到足夠滿意的工作。高中畢業(yè)生大多依舊踏上南下的火車。盡管縣域工業(yè)園紅紅火火,但農村每到喪事,出殯時抬棺的依舊只有四五十歲的中老年人。
新路,能帶來什么?
西成高鐵開通之后,一個價值6萬億的西三角城市群再次被熱烈討論。而處在中間地帶的漢中能獲得什么?
除了助推漢中的房價,西成高鐵也必然會為這座綠水青山環(huán)繞的城市,帶來更多的游客,更多的機遇。
以佛坪大熊貓為例——為什么大家都去四川臥龍看熊貓?期望西成高鐵之后,會有改觀。畢竟,佛坪的官員說,這里的熊貓更像貓。
去年發(fā)現(xiàn)的天坑遺址群,開發(fā)得當,可否成為漢中旅游叫響全國的名片?
崇山峻嶺,多樣的植被,多樣的氣候,能否有更多的綠色產業(yè)被開發(fā)?最終走向省外,走向全國?
對此,媒體說了很多很多,因為有更便利的交通,一切都添加了更多的可能。
只是,這些可能!能否抓住,都還在人!
一如西安,所有常年在外的游子,回家后對漢中最大的感慨,依舊是,不是沒有機會,而是在于是否能抓住機遇,更在于政府是否能夠創(chuàng)造良好的環(huán)境。
著名的青木川,當年僅僅因為政府不愿出幾百萬的贊助費,錯過了借《一代梟雄》火遍全國的機會。
……
一條新路,讓外界的人更容易進來,也讓里邊的人更容易出去。
©中新網(wǎng)
因此對于漢中而言,西成高鐵,也許將帶來更多的機遇,也許會遇到高鐵經濟中著名的“虹吸效應”——更多的青年,借助便利的交通,往返西安、成都兩地,在工作與鄉(xiāng)愁之間繼續(xù)徘徊。
到底是哪一種結果?這一切,均有賴于,漢中,未來能抓住什么樣的機遇。
我始終認為,一個區(qū)域的經濟發(fā)展,應當滿足于,那些安于小夢想、不想離家的人,能夠在自己安詳?shù)墓枢l(xiāng)過上富足的生活。
生于斯,長于斯,老于斯,這是很多中國人的心愿。
愿漢中未來能成為這樣一方山水。
自定義html廣告位
Copyright @ 2016-2025漢中市生活通網(wǎng)絡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 陜公網(wǎng)安備 61070202000471號